当前位置: | 2277con太阳能集团 |
|
【双引双建】浏阳项目党建引领打造活力团队 | |||||
| |||||
“工程办的柜子放第一台皮卡,往六楼搬,经营的放后面的皮卡,搬一楼。” “新食堂没有电梯,每个人上去的时候顺手搬一把凳子上去!” “剩下的卡座,搬仓库,小伙都留下来搬,小姑娘整理新办公室。” …… 在党群综合部主任曾立新的指挥下,项目部的“搬家”工作井然有序。 这是浏阳项目搬办公室的其中一天,员工们们自力更生,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了搬运工作。平时让他们设计图纸,计算工程量,做采购计划他们可能很快就能完成,而让他们出劳动力往往更难,但搬家过程中一群群青春洋溢的年轻职工,一次次上下楼梯的搬运,一句句嬉笑间互相打气的言语,无不告诉我们,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,奋进的集体。 保持这种团队凝聚力的法宝是什么?项目党支部给的答案:是打造“红色工地”的目标,是“党建引领、支部激励、党员带动、凝聚合力”的工作思路。浏阳是一块红色的沃土,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汲取红色力量,本着“把方向、建班子、保稳定、促发展、带队伍、管党员、育人才”的总要求,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,有效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,为优质高效完成施工建设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。 融合互促,党建推动全局 以前大家总以为“三会一课”主要就是学文件,读书看报,在浏阳项目部并不完全如此,党建和施工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党建工作也可以实起来。 在项目部说起党建工作,党员们表示惊喜连连,感悟多多。党支部自成立以来,就以“深度融合,上下联动”为工作原则,把“坚持党的领导,加强党的建设”作为统筹发展维稳全局的方向,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,以“同部署、同推进、同考核、同奖惩”作为工作主导。在施工过程中,项目部党支部把“三会一课”与现场会、例会、专题会等结合考虑,形势上分,时间上合,将项目管理的重大事项、重要环节、关键问题与组织生活内容相融合,收到了好的效果。项目党支部注重团队的廉洁建设,在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、廉洁教育等基础上,利用“互联网+党建”,倒逼项目领导自觉当好各项制度的践行者,形成了“同举旗帜、同奔目标,同干事业”的良好氛围。 以党建促质量、强效益,是项目部党建工作的制胜法宝。项目党支部书记梁文伟全力抓好党建工作,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,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,让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。聚焦基层党建品牌,以“有文化”的党支部为打造目标。这里的“文化”包括了知识水平、沟通技巧、学习能力等多方面,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。项目部坚持以工程履约为中心的党建工作思路,通过搭建价值引领平台,激发员工活力,实现双向融入,成立“党员先锋岗”,设立党员责任区,助力工程高质量建设。按照“支部引领”的思路,由各路党员牵头开展成本管控、每季度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,及时发现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弊病并进行有效整改,提高项目利润,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、“两金”压降工作始终处于可控状态。 聚力凝魂 支部激发活力 项目党支部注重的不仅仅是“聚力”,还有“凝魂”。项目部“谈心谈话”活动常态化、制度化,员工工作、生活上的困难会通过谈心谈话及时得到了解并解决。夏送清凉、冬送温暖、困难慰问、节日互动等切实有效的活动让家的温暖如春风激荡,寓教于乐的文体娱乐活动拉近了员工距离。通过访谈培育亲情文化,通过融合培育团队文化,通过规范施工培育诚信文化,通过压实责任培育执行文化,通过倡导员工对企业、项目、工作忠诚培育忠诚文化。有员工说,这么多年我走过无数个“家”,但浏阳这个大家庭让我特别有归属感。在这个项目,党支部不仅最大化调动每个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,还积极创造条件。通过党员示范岗、党员责任区、导师带徒等活动的开展促使每名干部员工都“开花结果”,使大家戮力同心,攥成了有力拳头。 “央企要体现央企的责任和担当”。进场以来,项目部党支部在狠抓建设工程管理和现场施工的同时,“联建共建促发展”的措施一环扣着一环。与社区党支部开展建党百年的系列活动,在浏阳遭遇大雪的时候与街道党支部一起铲雪,为市民出行提供保障。在大雨,烈日,交通拥堵等特殊时候,组织党员、团员到学校开展志愿活动,保障学生安全进出校园……通过组织党建联建,优势互补,安全共创,在进一步提升优化项目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水平的同时,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。 抓牢关键,党员引领奉献 俗语说 “一只独放不是春,万紫千红春满园。”为了有效发挥党员引领作用,激发项目员工工作积极性,项目认真研究分析干部队伍现状,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党员安全岗、施工岗、结算岗等各种轮岗体验课。党支部书记梁文伟带头组织“党员先锋突击队”,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扎身一线,紧密联系群众,和一线工人共同奋战。“党员传帮带”活动更是构建起工地党员“帮建”队伍,使项目组织协调、运行跟踪、日常管理等工作处处有党员身影。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劳动竞赛、青年先锋行动、项目增效及进度推进等活动中,有效化解了地下管网复杂、老旧城区施工协调难度大等“卡脖子”问题。 为了让党员成为员工眼中的“旗帜”、心中的“榜样”,党支部找准红色“支点”,努力让党员成长为身边看得见、够得着、可亲、可感、可触的“标杆”,成为员工身边最具活力的“红色细胞”。在“导师带徒”活动中,积极践行“一年成长、两年成才、三年成骨干、四年挑大梁”理念,通过党员导师的言传身教,为员工成长成才提供舞台。梳理近2年毕业生、优秀年轻党员、业务骨干数量及专长,通过培训、部门授课、岗位历练、传统教育等形式,提升广大员工实战技能和业务素质。实施“一人一策”培养,调动员工学技术、长本领、提素质的积极性,促使他们找准人生坐标,尽快融进来、转角色、出业绩。 项目党支部副书记杨维婷表示:“项目部将紧紧围绕‘学思想、强党性、重实践、建新功’的总要求,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、更加坚强有力。”
| 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